您的位置:
返回列表
【红色故事会】聆听故事学党史,怀揣初心讲传承——浙江土畜举办第三期“百名党员讲党史”活动

阳光烫卷树叶,蝉鸣折叠影屑;
案书翻开史鉴,故事从未停写。

       惠元第二党支部 
       胡费薇分享了《理想照耀中国》中张人亚的历史原型。1921年,23岁的张人亚加入共产党,参加了罢工斗争,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,张人亚带着党的文件回到家乡,交给了父亲张爵谦,之后便匆匆离开。张爵谦为了保护这些文件,便给张人亚立了衣冠冢,把文物埋在冢内,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等待与守护。直到1952年,这批珍贵的文件终于有机会交给国家,这其中就有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和现存最早的中译本《共产党宣言》。

       郑建新分享了13个中共一大代表的不同人生路,何叔衡、邓恩铭、陈潭秋、王尽美三人都是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加入中国共产党,“卅一年华转瞬间,壮志未酬奈何天。不惜唯我身先死,后继频频慰九泉。”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信仰,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。革命路上有李达、李汉俊这样脱党仍不放弃信仰之辈,也有背叛组织之流,其中刘仁静和包惠僧迷途知返,而一错再错的陈公博、周佛海、张国焘均潦草收场。只有毛泽东、董必武一生坚守,矢志不渝,成为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见证者。

       国贸轻工党支部 
       何列平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,民族危急存亡之际,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,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。蒋介石则顽固坚持“攘外必安内”的政策,不断发动“剿共”战争,并在西安设立“西北剿匪总司令部”,继续围攻陕北红军。在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,张学良、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联系。在蒋介石拒绝联共抗日后,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,发动西安事变。1936年12月24日,在中国共产党和张、杨两位将军坚持和平解决的方针下,西安事变和平解决,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,成为了时局转换的枢纽,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使命担当、爱国人士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。

       惠隆第二党支部
       “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”,杨闯分享了以少胜多的黄洋界之战。1928年8月,敌人趁着红军主力在外战斗,调集了大量兵力,想从黄洋界攻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。
       战士们凭借有利地势,用滚木、礌石打退了敌人10多次进攻。前线指挥黄洋界保卫战的就是驰骋井冈山的一员骁将陈毅安,他率领不足一个营的兵力,在黄洋界阵地战胜了10倍以上的敌人,保卫了井冈山大本营。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,保住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,保住了红色的革命火种。从此,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。

       孟水峰、陈璐、黄芸三人共同分享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具重要意义的会议——遵义会议,讲述了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后,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,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,开始长征。然而在长征初期,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,为了摆脱敌军的堵击,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向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挺进。1935年1月,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,在这里召开了“遵义会议”,结束了王明“左”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,挽救了党,挽救了红军,挽救了中国革命,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。

  

       “吾将以身殉国家,愿拼热血为吾华!”一位位革命先烈谱写了红色故事,一段段红色经典绘就了百年党史,我们要深入挖掘历史内涵和精神内涵,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,不断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担起新使命、干出新功绩。


       (党群工作部供稿)
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