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尖轻触键盘,化作连接世界的桥梁。浙江土畜食品团队成员正忙着与各国客户交流沟通……他们以实干者精神为基石,以创新为羽翼,用“三个罐子”进军全球贸易的广袤版图,用美食俘获世界的味蕾。
初具“蜂芒”,打开“蜜路”
1988年,伴随公司“T”型扩张道路的实施,食品团队迅速察觉到了新的商机,他们不再局限于辣椒干、香菇、木耳等原有产品,而是将目标锁定到“蜂产品”。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养蜂历史,是世界上主要的蜂蜜生产国,而国人对蜂蜜的热情不高,反观大洋彼岸的国度,虽产量可观,但需求远超供给。从东方远道而来的蜂蜜,以其实惠的价格和优越的口感,登上了外国人的餐桌。
然而,蜂蜜团队拓展市场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,团队负责人任国奎决定重新规划市场:“世界那么大,咱们可以另辟蹊径,开拓多元国际市场。”食品团队向来有个好风气,一遇问题就开“诸葛亮会”,经过激烈讨论,最终将目光投向中高端市场。“欧洲人更注重食品的品质和口感,咱们得在这方面下功夫。”“部分市场对产品包装和食品安全要求极高,咱们必须严格把关。”每个人都在深入地考察调研、分析探讨,只为打一场“有准备的仗”。
为拿出更高质量的蜂蜜产品,食品团队奔走在田间花海,为蜂农们传授优良的养蜂秘籍,从源头上保证蜂蜜的品质、口感和安全。最终,食品团队以品质和安全,顺利进入了日本和欧洲市场。紧接着团队乘势而为,陆续进入中东、非洲市场,一罐罐“蜜享”牌蜂蜜罐头逐步成为千万国际家庭桌上的新宠。到20世纪90年代末,食品团队的年出口额飙升至2000万美元。在逆境中,食品团队凭借开拓创新思维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成功突围。
酸甜“酱”心,山海之约
蜂蜜业务逆袭给食品团队带来了信心和经验。2012年,食品团队来了一位新成员——钱沈吉。“增人就得增产,你是法语人才,可以去开发非洲市场,那里有广阔的天地,却是我们的销售短板。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,你敢吗?”上级负责人与他一番促膝谈心后,钱沈吉毅然决定去开发一切从零开始的非洲市场。那些日子里,钱沈吉满脑子都在琢磨往非洲市场销什么、怎么销?“上家”可能是谁、“下家”可能在哪?
钱沈吉和同事们奔赴非洲进行调研,苦寻能跟公司可控资源进行匹配的食品,最终确定首选番茄酱。回国后,他们开始寻找番茄的最佳生产基地……番茄最喜阳光,中国西部高原的番茄个大、糖分高是制作优质番茄酱的不二选择。食品团队许下承诺:“我们既要做好番茄酱出口业务,也要为高原农民解决劳动力出路,还要打响浙江土畜品牌。”就这样,食品团队深入高原基地,聘请专家、农技师从播种、耕耘、管理到收获,手把手地教农民。到了收获季节,团队质检员会对从番茄采摘到加工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,确保每一罐番茄酱的品质。
高原基地每年能收获8万吨优质番茄,能实现5000农户奔小康,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。加工的番茄酱出口到非洲达1万吨,与非洲人民分享这罐酸甜可口的中国美食。团队的年营业额实现了倍增。钱沈吉荣获了国贸集团先进个人,他用干事创业的“酸”,成就了职业生涯进阶和彰显国企担当的“甜”。“机遇很重要,但创新更重要。年轻人要勇于创新、大胆创新。”当年他的伯乐感慨地说。
深海“鲟”踪,进阶之选
从一罐蜂蜜,到一罐番茄酱,食品团队没有固步自封,而是在考虑下一个食品梯队的布局。 “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到更好!”团队负责人任国奎的话为进军高端食品市场定了基调。“究竟有哪些高端食品领域,是我们可以入局的呢?怎样才能不仅满足现有客户的味蕾,还能让国内广大消费者,都品尝到高品质的美味食品?”为了寻觅答案,团队积极参加各类食品展会和广交会、进博会、农博会等各种国际国内的交易会和博览会。在寻觅中,一款在欧美人餐桌上堪称高端爆品的美食——鱼子酱,成为他们新的挑战品类。
鱼子酱是鲟鱼卵制成的腌制食品,因其独特口感和丰富营养价值被欧美人誉为“黑色黄金”。但鲟鱼养殖的周期长达10年,前期投资更是高达数千万美元,昂贵的成本意味着不菲的价格。一旦成功,团队就能在国际高端食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。“板凳要坐十年冷,这是国际食品的天花板,虽然时间长、成本高,但值得一搏。”团队成员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,与合作工厂紧密联手,终于制作出了口感地道高品质的鱼子酱,并成功打入欧美市场。众多外商在得知浙江土畜出口鱼子酱后,争相索取样品,尝试过后便随即发出了订单,并迫切要求尽快安排发货。这款高端鱼子酱,一下子变成了餐桌上的“爆款”产品,也让更多国内外的食客感受到了来自浙江土畜的美食诱惑。
民以食为天,浙江土畜食品团队凭借在食品品类拓展与梯队打造上的卓越能力,用“三个罐子”打开了传统产品领域和高端食品市场的大门。这份深耕食品行业的坚持,成为连接不同国家文化的纽带,触动着每一个热爱生活的心灵。
(办公室供稿)